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护理学专业ICU课程模块的构建与实施(2)

来源:国际护理学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3.2 护理学专业ICU课程模块的实施 3.2.1 教学实践前的准备 进行教学实践前,围绕ICU课程模块,编写针对ICU护理校内教学实践与校外教学实践的课程教材与教

3.2 护理学专业ICU课程模块的实施

3.2.1 教学实践前的准备

进行教学实践前,围绕ICU课程模块,编写针对ICU护理校内教学实践与校外教学实践的课程教材与教学辅助材料,如ICU专科护理实训课程的教学大纲以及实训指导、ICU护理语言的实训指导大纲与实践方案、ICU常见疾病的病例库、心理状况的评估量表、各类护理操作的评价标准、健康教育的记录表等。ICU护理实践教学模块的构成与学时分配见图1。

图1 ICU护理实践教学模块的构成与学时分配

在明确实践教学模块与学时分配的基础上,就需要围绕各个模块的主要教学任务以及ICU的能力需求,制定详细的各个课程模块的教学项目。如在护理评估课程模块方面,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应当围绕ICU患者的身体状况评估、心电监护数据分析等展开,并在教学实践中设计模拟病例,指导护生的学习过程,并适时地训练护生的语言沟通能力。

3.2.2 实践方法

在ICU课程模块的构建方面,护理学专业应用型本科ICU方向护理培养要求与课程模块的优化整合是实践阶段的难题。从推广应用的角度考虑,解决培养方向以及课程模块的整合、优化问题,能够为ICU课程模块的推广应用奠定坚实基础,并为其他院校培养ICU护理人才提供参考。针对培养目标的制定,一线教师应当仔细研讨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以及ICU方向护理人才的能力需求、综合素质需求以及职业素养,并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进一步掌握一线护士对ICU护理人才培养的看法或者建议,在此基础之上,结合既往的教学经验,制订与自身教学实践、护生未来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计划。而在课程的有效整合、优化方面,课程模块的设计者需要结合实地调研结果以及成功的构建经验,对所选的教材进行优化,对各个课程进行整合,并在实践阶段,根据护生的反馈情况以及ICU护理岗位的实际需求,适当调整现有的ICU模块课程体系,逐步实现该体系的完善与创新。

此外,在做好实践前的准备工作后,相关的设计者与教师需要围绕各个课程模块进行教学大纲的设计与各个学时的教学方案设计。从ICU护理教学的总体目标来看,各个模块的教学涉及的内容较多,以ICU的专科操作为例,人工气道的建立与管理,心脏除颤术的应用,常见危重症患者的突发事件的紧急医疗处理,特殊危重症患者的基础支持,肠内营养支持,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中心静脉穿刺以及各项指标的监测都应当是这一模块教学的重要内容。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就需要相关的教师或者实训指导人员根据课程的项目模块以及护生的个体差异,合理制定教学方案。如在综合运用模块的课程内容设计上,可按照如下实训过程,明确其中各个护理要点,达到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专业护理技能的效果:设置模拟病房→健康评估→护理病史书写→病例分析→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书写)→实施护理措施(操作)→护理评估。

4 结语

在护理教学领域,ICU护理人员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其培养质量以及效率直接关系到重症监护事业的发展以及危重症患者的生命安全。与一般护理人员的培养不同,ICU方向的护理人员有着更高的能力要求与理论学习标准,要确保护生掌握相应的护理知识,具备适应ICU护理工作的能力,相关教育工作者就需要考虑在现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之上,对课程进行科学的整合与优化,逐步建立完善的ICU课程模块,指导校内教学实践与校外实训工作,继而为护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供指导,为其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王辉,高玉芳,姜文彬,等.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ICU专科化培养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护理管理,2017,17(1):83-88.

[2]单亚维,牛慧君,岳树锦,等.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护理学专业中医模块设置规范的构建[J].中华护理教育,2018,15(2):85-91.

[3]薛友儒,张蔚,孙高翔,等.基于角色转变冲击模型ICU新护士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2019(2):211-216

在危重症护理学发展的早期,现代护理学创始人南丁格尔曾撰文提到,外科手术患者在术后应当为其建立单独的病区。随后,急诊医疗服务系统(EMSS,将ICU与院前急救、急诊室救护相结合,形成系统)的提出,各项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措施的改进以及危重症护理相关医疗器械的快速更新均为危重症护理学学科的发展以及ICU护理质量的提升创造了有利条件。近年来,随着危重症患者数量的快速增加,ICU护士面临极大的工作压力,ICU护理需求与护理资源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ICU护理人员的培养也被提出了新的挑战。1 ICU护理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在危重症护理学快速发展以及相关技术不断更新的大背景下,ICU护理逐渐发展为衡量医疗机构护理质量以及体现高新护理技术的重要指标,如何培养危重症护理领域的专业化、专科化高级实践人才,成为相关医疗机构进行职后培训以及护理学院开展教学工作时的一大难点。从新时期ICU护理的发展方向以及危重症患者的护理需求来看,现阶段ICU的一线护士中,仍然有一部分护士的综合能力与ICU护理人才需求并不匹配。鉴于ICU护士队伍建设在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方面被提出的新要求,《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明确提出,重症监护护士是专科护士培养中需要重点培训的对象。与一般的护理措施不同,考虑到护理对象的特殊性,ICU护士不仅需要有较高的专业能力,同时需要护士及时对ICU相关的新理念与新技能进行学习,以此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2 护理学专业构建ICU课程模块的重要性从现阶段我国急救护士与ICU护士的培训模式来看,大多是在参加护理工作后,通过职后培训的方式获取急救护理与ICU护理相关的知识与方法,以本科层次进行专业教育,以及给予急救、ICU护理专业知识的系统性教育教学的例子并不多。在高等护理教育学习阶段,护生若能够获得系统性的ICU护理课程教育,尽早接触专业相关的理论与方法,其在进行就业选择时就可有针对性地选择ICU护理相关的岗位,继而为其早日成为一名高级的实践护士奠定坚实基础。从这一层面来讲,于护理学专业构建ICU课程模块,对护生的职业成长以及未来的就业选择皆有重要意义。随着临床护理需求的不断变化以及相关理论研究的逐步深入,护理学科的内涵得到了快速扩展,而护理学领域的二级学科的研究也逐渐兴起。2011年,新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颁布,护理学获批成为一级学科。此外,专业学位方面,护士硕士生的研究方向不断细化,这为护理学科的学术研究以及专业人才的供给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作为护理学科的重要分支,ICU长期肩负着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以及监护的重任,加大ICU护士的培养力度,为各个医疗机构输送专科护士,能够切实缓解现阶段ICU护理工作面临的人力资源缺乏问题。但危重症护理学知识的教学存在较大的难度:一方面,ICU护理本身涉及的理论与方法较多,护生在校学习期间,能够接受系统的ICU护理知识教学的时间并不多;另一方面,ICU护士需要具备重症监护专业技术、疼痛管理、院感控制、心理护理等多个方面的能力,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鉴于上述问题,相关教学单位应当积极进行护理学专业ICU课程模块的构建,指导危重症监护教学与ICU护士的培养。3 护理学专业ICU课程模块的构建与实施3.1 ICU课程模块的构建思路在ICU课程模块的构建过程中,分析临床护理实施阶段重症监护的基本护理能力,明确护理专业应用型本科ICU护士培训目标以及护理专业人才实际需求,是保障模块构建与人才培养需求相吻合的重要前提。基于此,ICU课程体系的改革,首先应当明确现阶段临床重症监护的一些基本护理技能。从既往的培训经验来看,心肺复苏的应用,心电图监测相关基础知识,机械通气模式的相关理论与应用,ICU常见的抗生素的药品类型、用药方法以及作用机制,创伤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重症患者的补液,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血流动力学的监测等都应当是ICU护理教学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贯彻护理专业教学过程中的能力本位原则,兼顾ICU护理知识的传授以及ICU护理工作所需综合能力的培养,实践方案的设计者应当根据ICU护理教学的主要内容,对所有内容进行合理划分,组成教学模块,并明确各个模块的教学学时,最终确定课程教学所需的总课时。鉴于ICU课程模块构建与ICU护理教学的特殊性,在ICU课程模块构建的调研阶段,需要通过专家咨询以及临床调查、分析等途径,进一步明确ICU课程教学所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在此基础之上,实践方案的设计者还需要综合考虑ICU岗位的能力需求、素质需求以及ICU现有课程设置等因素,通过融合与重构的方式,完成护理专业ICU课程模块的构建。根据本科护理学专业教育标准,ICU课程大致可以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包括政治综合与大学英语等课程)、医学基础课程(包含病理学与医学统计学等)、护理学专业课程(包括急救护理学、护理学基础、精神护理学等)、护理人文社科课程(包括护理管理、人际沟通与护士礼仪等)、护理学专业实践等内容。在明确ICU课程模块构建的各个要素的基础之上,即可考虑借鉴国外的教育经验,着手进行ICU课程的改革,构建与ICU护理教学相适应的课程模块。此外,也有文献提出了在设置课程时考虑护生的多元化特点以及学习需求等策略,实现现有?护理学专业ICU课程模块的实施3.2.1 教学实践前的准备进行教学实践前,围绕ICU课程模块,编写针对ICU护理校内教学实践与校外教学实践的课程教材与教学辅助材料,如ICU专科护理实训课程的教学大纲以及实训指导、ICU护理语言的实训指导大纲与实践方案、ICU常见疾病的病例库、心理状况的评估量表、各类护理操作的评价标准、健康教育的记录表等。ICU护理实践教学模块的构成与学时分配见图1。图1 ICU护理实践教学模块的构成与学时分配在明确实践教学模块与学时分配的基础上,就需要围绕各个模块的主要教学任务以及ICU的能力需求,制定详细的各个课程模块的教学项目。如在护理评估课程模块方面,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应当围绕ICU患者的身体状况评估、心电监护数据分析等展开,并在教学实践中设计模拟病?实践方法在ICU课程模块的构建方面,护理学专业应用型本科ICU方向护理培养要求与课程模块的优化整合是实践阶段的难题。从推广应用的角度考虑,解决培养方向以及课程模块的整合、优化问题,能够为ICU课程模块的推广应用奠定坚实基础,并为其他院校培养ICU护理人才提供参考。针对培养目标的制定,一线教师应当仔细研讨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以及ICU方向护理人才的能力需求、综合素质需求以及职业素养,并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进一步掌握一线护士对ICU护理人才培养的看法或者建议,在此基础之上,结合既往的教学经验,制订与自身教学实践、护生未来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计划。而在课程的有效整合、优化方面,课程模块的设计者需要结合实地调研结果以及成功的构建经验,对所选的教材进行优化,对各个课程进行整合,并在实践阶段,根据护生的反馈情况以及ICU护理岗位的实际需求,适当调整现有的ICU模块课程体系,逐步实现该体系的完善与创新。此外,在做好实践前的准备工作后,相关的设计者与教师需要围绕各个课程模块进行教学大纲的设计与各个学时的教学方案设计。从ICU护理教学的总体目标来看,各个模块的教学涉及的内容较多,以ICU的专科操作为例,人工气道的建立与管理,心脏除颤术的应用,常见危重症患者的突发事件的紧急医疗处理,特殊危重症患者的基础支持,肠内营养支持,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中心静脉穿刺以及各项指标的监测都应当是这一模块教学的重要内容。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就需要相关的教师或者实训指导人员根据课程的项目模块以及护生的个体差异,合理制定教学方案。如在综合运用模块的课程内容设计上,可按照如下实训过程,明确其中各个护理要点,达到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专业护理技能的效果:设置模拟病房→健康评估→护理病史书写→病例分析→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书写)→实施护理措施(操作)→护理评估。4 结语在护理教学领域,ICU护理人员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其培养质量以及效率直接关系到重症监护事业的发展以及危重症患者的生命安全。与一般护理人员的培养不同,ICU方向的护理人员有着更高的能力要求与理论学习标准,要确保护生掌握相应的护理知识,具备适应ICU护理工作的能力,相关教育工作者就需要考虑在现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之上,对课程进行科学的整合与优化,逐步建立完善的ICU课程模块,指导校内教学实践与校外实训工作,继而为护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供指导,为其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参考文献[1]王辉,高玉芳,姜文彬,等.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ICU专科化培养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护理管理,2017,17(1):83-88.[2]单亚维,牛慧君,岳树锦,等.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护理学专业中医模块设置规范的构建[J].中华护理教育,2018,15(2):85-91.[3]薛友儒,张蔚,孙高翔,等.基于角色转变冲击模型ICU新护士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2019(2):211-216

文章来源:《国际护理学杂志》 网址: http://www.gjhlxzz.cn/qikandaodu/2020/0910/406.html



上一篇:专业认证趋势下本科护理学专业课程地图的应用
下一篇:以双循环格局促产业链供应链升级

国际护理学杂志投稿 | 国际护理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护理学杂志版面费 | 国际护理学杂志论文发表 | 国际护理学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国际护理学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